人工智能
-
觀點 | Opinion more
-
我們即將經歷下一個技術奇點,超智能時代人類會更加不平等嗎?
拉斯·特維德連續創業者,金融投資人
人類的“超智能”時代即將到來,我們應當意識到,當前人類社會所面臨的轉變,將是在人類漫長歷史中速度最快的一次。傳統的學習模式已經結束了,我們需要終身學習并追尋那些既特殊又令人愉悅的價值,以便在一個大部分GDP由AI創造的世界中,繼續堅持作為人的獨特價值。[全文]
-
擺脫英偉達依賴,中國超算正在探索一條新路
好評立得住,行得遠
英偉達CUDA生態的強大影響力毋庸置疑,它幾乎成為了算力的代名詞,讓整個行業形成了一種默認的“路徑依賴”[全文]
-
AI熱撐起的美國經濟繁榮,還能持續多久?
金融時報全球性財經報紙,創辦于1888年
“目前一切都系于投資者的樂觀情緒和股市走勢——如果股市能維持現狀,那么積累的財富足夠大到讓消費勢頭持續強勁至明年。但更大的問題是——如果市場出現某種修正,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全文]
-
在數字主權上,非洲不能再被殖民一次
坎巴勒·穆薩武利加納國家數字戰略顧問
我們已經見識到這場針對非洲的數字爭奪戰的輪廓。海量的用戶生成數據、移動支付記錄和生物識別信息為硅谷和深圳的機器學習系統提供了養料。[全文]
-
“生化武器”悄悄升級:美國一份報告讓人不寒而栗
喬治亞·亞當森進步研究所技術研究員
格雷戈里·艾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 瓦德瓦尼人工智能中心的高級顧問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好萊塢都在不斷產出有關瘋狂科學家利用邪惡技術引發全球性災難的影片,而現如今,在人工智能驅動的生物技術時代,這一虛構劇情可能很快就會成為現實。[全文]
-
吳泳銘給出了中國版的“加速主義”AI敘事
心智觀察所以心智觀察新質
在2025年9月24日于杭州舉行的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吳泳銘發表了一場振奮人心的主旨演講。這場演講堪稱中國AI領域最樂觀、最具雄心的敘事之一。[全文]
-
AI領域,中國也在努力不讓其他國家掉隊
曾毅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聯合國人工智能高層顧問機構專家
科技只有充分賦能文化發展、繁榮與互鑒,才能夠實現真正意義的普惠與包容性發展,不使任何國家、任何人掉隊。[全文]
-
AI能否寫出比《三體》更偉大的作品?
宋明煒韋爾斯利東亞系講座教授、系主任
有關人工智能的種種擔心和焦慮,最底層的惘惘威脅很可能并不是關于人工智能,而是人類如何在與人工智能的交際之中重塑自身,這個變化中包含最大的不確定性,這是所有人最恐懼的根本。[全文]
-
印度在半導體領域一度領先中韓,直到美國放了一把大火
巴帕·辛哈印度Virtunet Systems公司首席技術官
特朗普的所作所為正在動搖印度的統治階層。一直以來,他們都認為中國是對手,而西方是我們可以獲取技術的可靠盟友。但隨著特朗普的回歸,這種神話已被嚴重削弱。主流媒體上出現大篇幅文章,執政黨和業內人士開始注意到,印度工業正受到來自美國的嚴重威脅。[全文]
-
AI預報天氣很行,但是也沒那么行
等風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構造地質學碩士在讀
氣象大模型計算時間快、計算成本低、準確性高,但依然存在很多難題有待解決,尚有較大改進空間。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智能方法并不是代替傳統的數值預報方法,而是和它深度融合,演化出更強大的數值氣象預報系統。[全文]
-
大模型語料的“認知投毒”:一場正在發生的數字主權攻防戰
熊節華東師范大學國際傳播研究院全球南方研究中心主任
當一個模型的基礎世界觀構建在這樣一片被語言霸權、文化偏見和意識形態“加權”所污染的“數字土壤”之上時,它很難對中國的發展道路、治理模式和文化價值產生真正客觀、公允的理解。[全文]
-
人工智能沒有修煉成精的可能
謝耘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正高級工程師,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
“我們就像養了只非常可愛的小虎崽的人。當它長大后,如果它想,可以輕易地殺死你。”類似辛頓這種聳人聽聞的說法,在人工智能發展歷史上已經屢次出現,一點都不新鮮。[全文]
-
AI大潮下的具身和人形,中國在跟跑還是并跑?
趙仲夏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員
奚偉美的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負責人
馮子勇格靈深瞳技術副總裁、算法研究院院長
陳勉諾真格基金投資經理
從輪腿到靈巧手,從手眼協調到世界模型,具身智能,是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由之路嗎?[全文]
-
普惠AI照進現實:云知聲如何讓技術“越山海”
梁家恩云知聲董事長
“綜合來看,云知聲以底層AI三駕馬車為基座,中間“云知大腦”為平臺,上面則展示一橫一縱的2大場景應用:智慧物聯橫向打通,智慧醫療縱向深入。”[全文]
-
英美情報界如何使用AI模型?
經濟學人1843年創辦于倫敦
卡特博士警告說,代理型模型的風險在于,它們會遞歸地為分配到的每個任務自行生成提示詞,這使其更難預測,錯誤也可能層層累積。“我們還遠遠沒有想清楚AI代理模型在戰爭情境中可能被如何使用。”[全文]
-
美國“加速主義”風頭無兩,但真正的危險還沒來到
黃靖上海外國語大學杰出教授
現在看似“加速主義”占上風,但這樣下去很危險。危險不是首先來自人工智能失控,而是來自支持“加速主義”的人本身。現在把他們連到一起的是他們不想要的,等真正走到一起了,因為想要的不同也會鬧矛盾。人工智能和權力、利潤和資本的斗爭攪在一起,反而更危險。[全文]
-
人工智能至今仍不是現代科學,人們卻熱衷用四種做法來粉飾它
謝耘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正高級工程師,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
沿著這種張冠李戴去觀察人工智能一路走來的過程,我們會發現自1956年人工智能正式亮相后,在這個被認為屬于科學的領域中,即使在學術研究中也一直普遍存在著許多與基本科學規范相悖的現象與做法。[全文]
-
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研究院正式成立:安全與治理引領人工智能穩健發展
曾毅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聯合國人工智能高層顧問機構專家
為何我們并沒有像國外的機構一樣只是強調了安全?簡言之,安全是護欄、必要時候的剎車,而治理不僅是風險防范,更是方向盤,引導人工智能應當向什么方向發展,不應當進行何種誤用、濫用甚至是惡用。[全文]
-
大模型也有“不可能三角”,中國想保持優勢還需解決幾個難題
鐘新龍賽迪研究院未來產業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
在工業應用領域,我國相較于美國的優勢在于擁有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和更多的工業場景。但這些場景真正的價值在于由此產生的持續迭代數據。通過模型與數據飛輪的迭代模式,我們更有可能獲得強有力的創新成果。[全文]
-
能否終結數百年產業轉移史,這是人工智能的一場“大考”
翟東升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院長
國際關系研究需要兼顧兩大問題:一是如何擊敗美帝國主義圍堵;二是如何對抗產業轉移的“重力”。后者更難,也更重要。自古以來誰掌控了制造業的核心,誰處在世界舞臺的中心。如果我們能依靠人工智能,打破升級制造業+轉移產業以持續降低成本的模式,就能終結產業轉移的進程。[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從小鵬的“物理AI”,看中國智能化的下一步
-
“大空頭”原型做空英偉達與Palantir,美股科技股集體收跌
-
“中國現在能生產數百萬顆AI芯片,想回…”
-
“挑戰維基百科”,馬斯克推出AI編寫的百科全書
-
事關AI治理,網絡安全法完成修改
-
西方警覺:非洲已“失守”,都在用中國模型
-
“中國半導體出海新航道高峰論壇”共探產業破局之路
-
“全都是泡沫”?硅谷緊張了
-
“芯片換投資”,特朗普批準了
-
“AI競賽我們必須贏,未來要像美元一樣立于美國體系”
-
“擔心依賴美國,恐懼不如中國”,歐盟又掙扎…
-
“AI的萬億賭注:一場無人知曉如何回本的豪賭”
-
英媒關注:安徽蕪湖,打造“中國星際之門”
-
“訓練成本才這么點?美國同行陷入自我懷疑”
-
白宮AI顧問急了:這正中華為下懷,居心何在?
-
“如果沒有中國,美國將獨霸AI”
-
美企高管急跳腳:芯片是“對華僅存優勢”,特朗普卻…
-
美國青少年正被AI教唆自殺?案例越來越多……
-
美議員攛掇:不這么干,中國就是最大贏家
-
華為發布十大技術趨勢
-
-
· 人工智能 ·
人類天生具備模仿和創造的能力:看到鳥兒便夢想飛翔,進而創造飛機:看到魚兒便夢想潛水,進而創造潛艇……看到鏡子中的自己,便夢想創造另一個自己,進而創造機器人。然而,這遠遠不夠。人類夢想機器人不但能坐臥行走,還能喜怒哀樂,最重要的是像人類一樣思考。AlphaGo風光背后,中國人工智能界的絕地武士們也整裝待發。
-
高價買AI報告翻車,澳政府嘴硬:不影響
-
未按規定處理敏感個人信息,一人工智能公司被罰
-
斥資超百億,光刻機巨頭被曝領投“歐洲OpenAI”
-
美國AI獨角獸宣稱停止服務中國公司,針對DeepSeek?
-
谷歌推出實時翻譯;研究稱AI正破壞美國年輕人就業前景;華為發布多款SSD
-
事關“AI+”,重磅發布來了
-
聯想季度營收1362億,楊元慶:中國制造成本優于任何地方
-
重塑游客與世界的互動方式,AI能否勝任?
-
蘋果在華營收兩年來首次恢復增長,庫克:感謝“國補”
-
【直播集錦】專家:達摩院首先攻克了用平掃CT篩查胰腺癌的難題
-
【直播集錦】程向東:中國在全球屬于胃癌發病率較高的國家
-
對話九章云極繆旭:讓企業“敢用、能用、用好”算力
-
京東大模型品牌全新升級為JoyAI,加速產業走向深度應用
-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評估指數2025發布,我國居40國首位
-
今年夏天,和觀察者網共赴世界級AI盛會
-
Manus撤離中國后談經驗教訓;Kimi K2登頂;奈飛首次使用AIGC做特效
-
身穿唐裝,黃仁勛首次用中文演講
-
AI+基礎設施:全國一張網還是超萬卡國產集群?
-
AI會成為科學發現的同道者,還是只是統計上更聰明的螺絲刀?
-
永遠慢半拍?AI治理能否追上狂奔的技術
-










































上海市互聯網違法與不良信息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