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款重磅新藥將迎來FDA咨詢委員會審判
如果能夠通過PDAC的考驗并獲得FDA的首肯,布瑞哌唑+舍曲林將成為20多年來第一個獲得FDA批準的PTSD治療藥物。這場會議將是PTSD領域的關鍵一戰。
《細胞》子刊:一劑強肌!斯坦福團隊發現短效PGE2注射可逆轉衰老肌肉干細胞功能,持久提升肌肉力量
本研究系統性地揭示了PGE2在老年肌肉干細胞再生修復中的多層級作用機制,從信號轉導、轉錄調控到染色質結構層面實現“重編程”,成功恢復了老年肌肉干細胞的增殖、存活和再生能力。
Cell子刊:腸道菌群影響腦腫瘤的免疫治療效果
這項研究強調了靶向調控腸道微生物群以提高癌癥免疫療法效果的潛力,尤其是通過涉及 T 細胞調節的機制。
《細胞》:長期運動,腎立大功!中國科學家發現,長期運動會促進腎臟產生更多能抗炎抗衰的甜菜堿,補充甜菜堿也能有效保護多器官衰老
作為首個被確認的機制明確的內源性運動模擬物,甜菜堿在低劑量下就能表現出不錯的抗衰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潛在抗衰策略。
突破!新型3D打印“人工腫瘤”!ACS Nano:開發出模擬人體組織的三維打印腫瘤模型,助推外科成像研究
Srivastava團隊的模型為NIR-I/II納米探針的評估提供了一個更接近真實手術場景的平臺。通過模擬腫瘤微環境中的多種因素,這些模型能更準確地預測納米探針在臨床應用中的表現。
Immunity:李玉琳/李平/林灼鋒團隊利用光遺傳學迷走神經刺激,減輕心力衰竭
這些結果表明迷走神經免疫軸可調控心力衰竭,并且是很有前景的治療靶點。
Nat Commun:染色體失衡會破壞癌細胞的線粒體功能
研究表明,癌細胞可能通過改變線粒體代謝來實現這一點。這一特征可能有助于增加非整倍體癌癥的藥物耐藥性。
BMJ:減重還護心!臨床試驗結果表明,隔日禁食在所有間歇性禁食中減重效果最好,還有額外護心收益
研究較為全面地評估了間歇性禁食、持續能量限制和自由飲食對體重減輕和心臟代謝風險因素的影響。
首輪日程公布!3D打印/器官芯片/再生醫學/精準醫療等主題,2025(第五屆)類器官大會北京站!8月29-30日北京開幕!
2025年類器官與器官芯片技術被《Nature》《Science》評為"顛覆生物醫學研究的十大技術",近5年全球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達42.3%。
Acta Neuropathol Com:靶向大腦中異常的SOD1蛋白有望治療帕金森病
首次發現帕金森病患者大腦內存在一種異常形式的SOD1蛋白。
《自然》子刊:深圳灣實驗室/復旦團隊發現,血漿p-tau217在中國人群中也具有較高的阿爾茨海默病診斷能力!
這項研究在3個獨立隊列中對多個血漿tau相關生物標志物進行了評估,證實了p-tau217是最先隨AD病理發生變化、敏感性最高的標志物,與此前的許多研究結果相一致。
Immunity:將卡介苗療法與β-葡聚糖聯合使用有望改善對膀胱癌等實體瘤的治療
新發現表明,將BCG與β-葡聚糖結合使用可能帶來更有效、更持久的治療效果,不僅適用于膀胱癌,還可能適用于其他實體瘤,如黑色素瘤,因為該方法在黑色素瘤中也顯示出潛力。